袁家村超越兵马俑:1年10亿背后的秘密
陕西礼泉县袁家村近年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,荣获“中国十大美丽乡村”、“中国传统村落”、“中国魅力乡村”等荣誉称号,被称为“陕西丽江”。2017年十一黄金周,袁家村日接待游客18万人,超过著名景点“兵马俑”,平均每天收入200多万元,一年十个亿,他们村是怎么做到的?
第一印象
从西安出发,一个小时的车程,便到了“关中印象体验地”——袁家村。走进村子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农家生活画面。使游人恍惚中有穿越时空之感,古朴典雅的小巷,两边店铺、作坊林立。有油坊德瑞恒、醪糟坊稻香村、豆腐坊卢氏豆腐、辣子坊天一阁、面坊五福堂、茶坊童济功、醋坊五味斋、布坊永泰和、药坊同顺堂……
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
当陕西各地旅游还在靠吃祖宗的老本的时候,袁家村另辟蹊径,挖掘关中地域文化,发展民俗旅游,成为第一个吃关中螃蟹的村,享受了优先发展的红利。
袁家村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城市里的高消费人群,以及怀念农村风情的人们,为他们提供舒适、放松。这里家家主营的是家常便饭,野菜,粗粮,有很多原始的可以体验的东西,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欢乐,能够使人们消除疲惫的身心。给都市人提供一个体验风土民情的好去处。
“全民皆兵”模式
运营、管理成本低
通常旅游景点采用资本投资、公司化统一管理的模式,即通过投资征地,把农民从景点搬迁出去,然后统一规划建设景区,通过收门票、景点内住宿、餐饮娱乐等项目招商或直营的方式运营。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管理维护人员,而且员工积极性不高导致效率低下,服务质量差。而袁家村采用的是自称“全民皆兵”模式,即农户自己经营老字号、农家饭,农民还住在原地,这样既完好地保留了农村原生态的生活场景,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。避免了很多景点开发后变味、不接地气的问题。
通常景点的工作人员和景点管理公司之间是雇佣关系,很难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,景点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很高。
袁家村的运营和管理成本非常低,低到不可想象。管理上村委会牵头,村委会下面有管理公司,公司下面是协会。农家乐有农家乐协会,小吃街有小吃街协会,酒吧街有酒吧街协会,这些协会里的成员都是商户们自己推选出来的,这些成员都给协会义务服务,等于是村民经营户自己管理自己,村上的干部都是义务的。村干部自己家里也经营农家乐,收入也有保障,整个村子经营好了,村民、干部都受益。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,自己管理自己,所以管理成本极低。
逐步发展 逐步升级
袁家村发展旅游业也不是一帆风顺,尤其在相对保守的关中古村,要让农民改变原有生活方式,并且让他们自己出钱改造房屋达到做旅游的要求,也是件非常难的事!
2007年左右袁家村带头人郭书记开始发展旅游业,动员农民先从做农家乐起步,打造了一条关中老街,然后扩展到小吃街。当村民们看到有人赚钱了,参与的人才逐渐多了,当这些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后,袁家村又开始向乡村度假转型,做乡村客栈留住游客,同时开始做弘扬乡土文化的祠堂街,让游客深入体验关中乡俗文化,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,逐渐升级产业。
适度补贴,避免恶性竞争
袁家村的管理模式表面上看似松散、粗放,实际上背后是精细化、接地气的管理方式。袁家村郭书记以小吃街打比方,一条街上有100个商户,就要有100种小吃。锅盔、豆腐脑、炸麻花……村民各自认领,如遇几家同时报名便PK,留味道最好的那一家。这样就避免了同质化恶性竞争。
另外,由于各户经营的项目不同,所以民俗街上有的门店生意好,一年可能有上百万的收入,有的生意不好的一年几万块钱。村里经过估算,一家店如果两个人经营,保证每个人每个月有五千块左右的收入,一年得挣十万块,才算挣钱了,才能持续经营。然后,村管理公司看谁家不挣钱。比如说卖蒸馍的店,蒸馍本身利润低不挣钱,但是一条街上必须得有一个卖蒸馍的,那怎么办,村里就给补贴,补到这家店能挣十万元。
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大锅饭,村管理公司每个月都要统计销量后五名,帮助这些商户调整经营和管理,实在调整不过来的就考虑换人。
大作坊孵化成公司
全民股份制共同致富
袁家村在全民股份制的制度设计上,还创造性的搭建农民创业平台,孵化能做大的企业,郭书记讲了一个酸奶公司的例子。
现在做酸奶的农户原来是养牛的,我就给他设计了做酸奶项目,帮助他做酸奶。从2007年开始做酸奶,到2010年的时候我就觉得他的收入比较可观了,我出了个政策,把这个酸奶作坊改成公司。改公司的时候我跟他讲,我不要你的股份,你自己留一些股份,把大部分股份分给群众。当时做旅游的时候我们村里也不是齐步走,有一部分村民还在观望,分给他们股份就等于共同致富了。我们这个酸奶厂改成股份制公司以后,当年入股一块钱,第一年和第二年都分到九毛多,到今年大概可以分到一块五毛钱。我们这个酸奶每年的纯利润大概是1000万。
我们当时投资酸奶的时候,村民基本上没人投,商户也没有投的,都不敢投,不知道股份公司这个怎么弄。就一直开会,鼓励这些人,做思想工作,村委会觉得能让大家伙挣钱才让大家投的,要让99%的群众入到这个股份公司里。后来,有的群众为了照顾村干部的情绪,象征性的入了一两万,等到年底分红的时候拿到了90%的利润。到这个时候,大家才认识到股份制能挣钱。第二年扩了一点股,大家就开始抢着要了。现在群众对这个股份制已经完全接受了。
现在村上大大小小的股份制公司有几十家,有醋坊、油坊,豆腐、辣子、醪糟、粉条、面坊等,都是股份制。股份制公司都是股民投的。
精耕细作的手工挂面
绿色、生态的无烟工业是发展方向
目前国内很多古村面临着空心化、衰败化的情况下,400多口人的袁家村,村民家家住上了小洋楼,人均住房52平方米,家家生活得很滋润,人家根本就不考虑去大城市。以前的袁家村也建过水泥厂,如今这个村的领导者朝着环保、生态、绿色的方向发展,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开发无烟工业——旅游业,创建民俗、民风体验一条街,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。
再加上近几年《白鹿原》这样的小说和影视作品火爆,也无疑给袁家村这样体现关中文化的旅游景点做了市场推广。
袁家村的旅游业是从关中民俗起步的,现在在继续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,开始逐步向乡村度假转型。乡村度假是一个产业,不仅包括旅游,还涉及农业、农副产品、文化产业,将来要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产业链,袁家村三个字就是最值钱的品牌。
当然,袁家村任性发展的背后是村企业的强力支持,1993年,袁家村就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,下辖12个子公司。这些都为袁家村后来调整发展战略,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打造产业链奠定了基础。
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带头人
令人吃惊的是袁家村发展旅游业没有依靠政府、也没有依靠外界力量,全凭村支书郭战武带领村干部边摸索边干,不仅关中民俗的定位是他们自己定的,就连景区规划这样“高大上”的活也是他们自己干的,不得不佩服农民的智慧,高手在民间!
所以袁家村的成功不是偶然,因为袁家村汇集了像村支书郭战武这样有见识、有胆略、有想法、有行动、有能力的农村贤才,只有这些扎根农村的农民企业家、干部才能带领农民发展当地产业,脱贫致富;改变农村面貌,改善农民生活,缩小城乡差距。
袁家村的成功经验总结起来:能人带头、全体参与、全民共享。